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3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闽都大家|“山河强音”王华元:让“花儿”更红,“榕树”更绿

2016-07-18 王礼林 福州新闻网
点击标题下「福州新闻网」可快速关注


虽然所获全国各种奖项众多,但是他都小心保存。图为向记者介绍他曾经所获奖项。

人物名片


  王华元,男, 1945年6月出生于北京。1968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福州市文联副主席、原福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原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

  王华元从小就喜欢音乐,15岁选择就读北京艺术学院附中,主修钢琴。毕业后,被直接保送到北京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南泥湾》、《白毛女》曲作者马可及黎英海、赵行道学习。

  1968年12月至1973年8月在宁夏秦剧团任指挥、作曲;1973年8月至1986年6月在宁夏歌舞团任作曲、指挥、副团长;1986年6月至1990年6月任宁夏歌舞团团长;1990年到1993年担任宁夏歌舞团作曲;1993年,王华元来到福州;1996年9月起任福州有线电视台综合节目部主任、福州电视台编导,2005年退休。


代表作品


  在宁工作期间,王华元充分吸收西北音乐精华,创作许多了西北独特的音乐样式“花儿”音乐:《赶山的人儿喜洋洋》、《牧羊的哥哥上了山》、《山娃子》。他创作并上演了大型歌剧《沙枣飘香》、歌舞剧《曼苏尔》。还与其他同事合作创作了大型舞剧《西夏女》、乐舞《西夏土风》。还创作了大型合唱作品——组歌《塞上春》、大型民族管弦乐《塞上组曲》等。其中歌舞剧《曼苏尔》在参加1980年全国少数民族汇演获得少数民族优秀剧目奖,并继续留北京表演。为199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创作的《沙湖美》,获五个一工程奖。


王华元作品《绿色的云》


  在闽工作期间,创作了歌曲《千年一回眸》、《绿色的云》、《船政千秋》、《海峡情深》、《连家船歌》、《故乡的守望》等。他还投身福州语创作,代表作有《榕叶纷飞》。在福州电视台工作期间,他每年参加大型纪录专题片制作,目前有七部,最著名的是和民族专家方炳桂、孙志敏合作的《家住福州》。专题片《福州2200年》和《解放福州》全都获得全国大奖。

  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等西北省区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它用高亢、悠长、爽朗的曲调,歌颂爱情。在他来到宁夏后,锐意创新,为“花儿”穿上了歌舞剧、民族管弦乐等各种五彩斑斓的艺术外衣,让这一偏安西北一隅的民歌迅速红遍全国,受到时任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他用他的一腔热血,让巍峨的贺兰山、雄浑的黄河水,成为最悦耳的音符,唱出西北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声,让“花儿”绽放的更加艳丽多彩。

  他就是时任宁夏歌舞团团长的王华元。由于家庭因素,他体验了更多人无法体验的苦难。身性乐观的他,坚信靠努力奋斗可以改变命运。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听从分配到穷苦的宁夏去,和贺兰山肩并肩,书写青春诗篇。从毫无背景的热血青年到享受正处级待遇的省歌舞团团长,再从人生事业最高峰转身来到沿海城市重新打拼,王华元一生的起起落落,只要他和老伴最清楚。从宁夏起就相伴一生的夫人评价王老:老实巴交的一头牛,本分一生,人家给什么就要什么,从不主动索取。

  今年已71岁高龄的王华元老师日前在家中接受了本网的专访。还未开门,大老远就听到一声如洪钟般雄浑的声音。虽已年届七旬,但王老思维清楚、吐字清晰。回忆人生,尤其是在宁夏生活的点点滴滴,他感叹:“很感动、很感恩、很享受。”

  王华元说,他一生有三个故乡:北京是第一故乡,银川是第二故乡,福州是第三故乡。在宁夏挥洒了最美好的青春、成就了事业最高峰,而福州这样一个美丽、包容的城市,给了他最美好、无忧的晚年生活。王老在他名为《千年一回眸》的歌曲选集中,完美诠释了他对两片热土一样的热爱:CD的A面是宁夏创作的歌曲选集,B面是福州创作的歌曲选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且听本网记者约上时间的朋友,与王老围茶而坐娓娓道来。

  在福建摄影界,提起陈扬坤,不少人都还记得,他曾以一幅黑白照片摘得国际摄影大赛金牌,成为“破天荒”的第一人。除了善于捕捉精彩瞬间,陈扬坤还醉心于探秘暗房特技,还出版过一部专著,将自己多年摸索而出的经验倾囊相授。

  作为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的领头人,十年来,陈扬坤也把更多的工作重心从创作转向组织者,团结福建摄影人参加各种赛事。他在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的任职期间,福建省摄影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从几近末流上升到国内前列。

  记者在陈扬坤家中的橱柜看见,满满当当的纸箱里存放着数以万计的底片和照片,并按照时间顺序分门别类地归档梳理,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打开每一张照片,陈扬坤都能如数家珍般告诉人们,每张照片背后的动人故事。


离开北京 凭借一身胆量走遍河套平原


  “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银川。”回忆起自己的一生,王老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自己23岁那年。

  1968年,当他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他进入部队的军宣队工作。23岁的王华元,被分配到祖国的西部边陲——宁夏银川。

  王华元坦言,出发前他在一个地理书看到说:宁夏是塞上江南,河套地区是富饶之地,良田万倾、风吹草低见牛羊。但到了银川,现实的艰苦让从首都来的他,长了见识。“到了银川,心里冰凉啊,房子都是土胚房。” 王老描述到,“当时宁夏全省400万人,银川才40万。可以说是一条马路一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

  但是身性乐观的王华元,没有被这一切吓倒。他被分配到了宁夏秦腔剧团,一干就是四年。期间他主要搞地方戏剧移植样板戏工作。这个工作在别人看来是一件苦差事,但是在王华元看来,这是自己熟悉、了解西北民族音乐的难得机会。

  “现在回想也不错,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嘛,秦腔有600多年历史,许多西北音乐的元素和西北的历史都在秦腔里。这四年我收益太大,通过行走采风把西北元素吃透了,渗透在骨头里。”王老笑到。通过努力,在有了基础后,他对古老的秦腔音乐举行突破性的创新,如推出了一批新的秦腔唱段等。

  他热爱西北这块土地,更热爱让这里更多的人们和流传于她们之中的音乐。他还对流传在西北各地的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形式“花儿”进行了广泛的整理和收集。

  “西北人民的音乐脱胎于他们的生活,越是贫穷,生命就越有韧劲,音乐就越充满激情和力量。”正是这种生命的生生不息,感染和影响了王华元,让他在人生最困难迷茫时期,找到了航标。


扎根宁夏 把“花儿”唱给全国人民听


  “我很感恩宁夏,让我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个真正对人民有用的音乐人。”采访中,“感恩”这个词从王华元嘴里不止一次涌出。他知恩图报的真性情也表露无遗。

  他说,宁夏工作对他人生帮助很大,给他提供了无数的工作跟机会,让他不断实践。从管弦乐队、电声乐队到民族乐器乐队,王华元通过学会几乎什么音乐谱子都会写。会作曲、会指挥、会组织艺术生产…在宁夏工作的29年,他练就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本领。

  得益于在秦腔剧团的四年磨练,他的命运在来到宁夏歌舞团后迎来了巨大的转折。

  1979年,他创作了大型花儿歌舞剧《曼苏尔》。该节目参加1980年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汇演一炮打红,获得少数民族优秀剧目奖。提起这台节目,王老无比自豪:“当年几十台汇演节目,最后留在北京的只有四台,我们就是其中之一。”很快,《曼苏尔》获得了当时想都不敢想的反响:获得商业巡演100多场,票卖到了成都、乌鲁木齐、兰州、西安等地。

  究竟这部歌舞剧《曼苏尔》有何过人之处?据王华元介绍,那个时代衣服基本只有一种颜色,但是《曼苏尔》的演员穿着花花绿绿,震撼观感;这部戏讲述回族少年和汉族东海龙王三公主的爱情故事,主旋律,又是爱情题材,分外吸引人;道白诗歌化,演出形式又唱又跳。“但是最功不可没的应该还是花儿这一民歌音乐形式为主体,民族的永远是最震撼人心的。”

  这首“花儿”奠定了王华元在宁夏音乐界的位置。1983年他被评为银川最优秀的大学生,也被提为业务副团长。不久就被提为正团长,被宁夏音协选为第一副主席。

  在他两届任期内,宁夏歌舞图迎来了最辉煌的时代。据他介绍,西北五省两年举办一届西北音乐周,1984年他上任团长后,正好迎来在银川举办。为此他组织了两场音乐会:一场是声乐音乐会,一场是演奏作品全是歌舞团成员创作的交响乐音乐会。正是这两场音乐会,让宁夏音乐团体在西北音乐周大放光彩。

移居福州 在宜居“榕城”焕发人生第二春


  虽已退休但是王老还是会时不时弹起心爱的钢琴。

  “福州是一座很美丽的城市,我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不仅气候宜人,还给我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在这里我的音乐作品技巧更成熟,艺术修养更上一个台阶。”王华元说。

  有许多人问他同样的问题:为何在宁夏取得事业的高峰,还要选择来福州,重新开始事业?对此他回答:在西北他汲取的音乐创作营养已经被他都反哺给西北人民了,他想到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天地去生活、去创作。由于有认识的好友在福州开书店,又赏识他的才华。经过多次相邀,王华元于1993年来到福州,在福州某书店音像制作室担任电脑音乐制作,随后进入任福州有线电视台,担任综合节目部主任、福州电视台编导。

  福州这座有福之州,也带给他很多福气。在美丽的榕城他思如泉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先后创作了歌曲《千年一回眸》、《绿色的云》、《船政千秋》、《海峡情深》、《连家船歌》、《故乡的守望》等。他还投身福州语歌曲创作,代表作有《榕叶纷飞》。在福州电视台工作期间,他每年都要参加大型纪录专题片制作。其中,专题片《福州2200年》和《解放福州》全都获得全国大奖。

  在福州创作的作品中,其中一曲《绿色的云》尤其让他印象深刻。这是当年他为“闽江之歌”组歌创作的其中一首作品。回忆起这首作品创作的灵感,他说,当时他一个人静坐在闽江边,阳光照射得水面波光粼粼,闪着金光,“让我仿佛梦幻的状态,无比舒适、静谧”。回家后他思如泉涌,一气呵成写就《绿色的云》。

  处于对福州城市的热爱,王老也率真地谈到了自己对福州目前音乐界的感想。他觉得西北音乐是五颜六色,有悲怆、有快乐、有对生活的各种憧憬;福州是“暖暖洋洋、温汤细水”。他建议政府部门还是要加大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如多创造机会让市民接触芭蕾舞、交响乐等。

  作为一名年届七旬的老音乐人,王华元对福州年轻音乐家也有许多话要说。他说,要了解中国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的瑰宝,要吸收他们的营养,来丰富自身的音乐素养;音乐人也要时刻保持激情,因为激情是艺术的灵魂,作品不感动自己何以感动别人。

  “作为艺术家心地要坦荡,真情流露才能写出好作品。还要永葆内心的纯洁,心有大爱,才能永葆艺术青春。”王华元相信,勤劳智慧的福州音乐家们,只要肯深耕闽都文化的深厚土壤,福州音乐界也肯定能像这里的榕树一样,枝繁叶茂、福泽千秋万代。


各方评说


  《宁夏日报》,1990年3月10日,在一篇名为《他在音海之中——记作曲家王华元》中写到:对西北民族音乐,尤其是对回族音乐有独特的贡献与成就,王华元及其作品引起了各地音乐界的重视,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好评。中央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吴祖强教授看了大型花儿歌舞剧《曼苏尔》后高兴地说:“这部剧很新颖,很有特色。”王华元以其独特的见解和很好的音乐天赋和对传统民间音乐的创造性挖掘、整理,奠定了他在西北民族音乐的地位。


  《宁夏广播电视报》,1989年9月4日,在一篇名为《弘扬民族精神,继承民歌传统——访作曲家王华元》中写到:青青的草,蓝蓝的天,耀眼的红花,雪白的羊群…这是电视音乐系列片《西部之声》第十集《回族山乡漫“花儿”》中游立志配唱的回族歌曲《牧羊哥哥上了山》的一组镜头。它为电视观众展现了一幅中国大西北粗旷、清新奔放的风景画、它的曲作者就是现任宁夏歌舞团团长的王华元同志。《西部之声》宁夏拍摄的三集系列片选择了十五首民歌,其中王华元创作的歌曲就选用了三首。二十多年来,他置身于音乐创作的艺术海洋中,对宁夏的“山花儿”有较深的研究。


  《宁夏日报》,1991年6月29日,在一篇名为《唱支深情的山歌》中写到:当那充溢着野花与泥土气息的花儿歌舞《花儿四季》突然展现在我的面前时,不知心境是兴奋还是惊喜,双眼尽情向四边望去,一切都充满着新鲜和神秘,一切又都显得那么自然贴切。听他的作品使人感到句句出自肺腑,具有返璞归真之美,不求文采,反而文采桀然,似乎有种别人缺乏的内在的东西就揉在他的音乐之中。唱他创作的歌曲,就好像他心灵的窗户悠然打开,让人们清晰地窥见他的心灵,竟是那样纯净、那样深沉。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王礼林

编辑:林少斌

福州日报社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

昵称

微信号

福州日报

fuzhouribao

福州晚报

fuzhouwb

福州新闻网

fzxww83762780

福州晚报东街口

dongjiekou-FZWB

福州日报教育新时空

fzrbjiaoyu

福晚招考通

fzwbzkt

福州日报HAPPY团

fzrbhappy

爱晚团

fzwbaw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